· 历年真题卷 > 舞研教资 |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舞研教资 |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来源: 舞研教资 时间:2022-03-15 18:55 浏览:163次

摘要:舞研教资 |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A项正确。

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A项正确。

B项:陶行知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知行诗歌集》等。在教育问题上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黄炎培的主要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他致力于职业教育,其教育思想体系包含:职业教育要旨、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李大钊的著作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其核心观点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D项正确。

A项:《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著作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巨人传》是拉伯雷的长篇小说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太阳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康帕内拉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中,“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说明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外界做出积极的反应;“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说明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外界环境的挑战。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题干中,强调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属于行动研究法。B项正确。

A项:实验研究法是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此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生产性是指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活动,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生产性,但是这种生产性和其他活动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育活动是一种潜在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题干中,“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体现了生产性。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以及个别差异性。其中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二是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题干中,强调教育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C项正确。

A项: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的表现分为两个层次。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的特点。A项正确。

B、C、D三项:基础性不属于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属于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暗示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挖掘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C项正确。

A项: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它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范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又称学生中心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暗示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挖掘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C项正确。

A项:范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它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范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运用训练。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又称学生中心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1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建良好的环境;(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题干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是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属于情感陶冶法。C项正确。

A项: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修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由班杜拉提出,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题干中,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替代强化。D项正确。

A项:负向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间隔强化与连续强化相对,指间隔一定时间或比例的强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强化是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与题干不符,排除。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的种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刘杰先学习的物理平衡的概念对后面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B项正确。

A项:负向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物理平衡的概念与化学平衡的概念属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1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题干中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表现,即将注意分配在两种以上的活动上,体现了注意的分配。B项正确。

A项: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意的转移是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的情绪不仅兴奋性高,而且波动性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往往会因一时成功,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表现为情绪在两极间的明显跌宕。二是青少年还常出现莫明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题干中赵东时常无故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情绪在两极间有明显跌宕,体现了情绪的波动性。C项正确。

A项:弥散性属于心境的一个特点,是指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时,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情绪文饰现象是进入青少年期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闭锁性特点在情绪生活中的表现。他们不愿把自己复杂的内心体验流露出来,而用情绪文饰手段来加以遮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感染性类似于弥散性,是指某一情绪在某一时期内影响着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和行为,使人的言行举止及所见所闻都染上一定的情绪色彩。与题干不符,排除。

1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品质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是指在做决定时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一直处于动机斗争状态而迟迟做不出决定。题干中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表明其优柔寡断,缺乏意志的果断性。A项正确。

B项:意志的自觉性又称为独立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题干中李玲是缺乏意志的果断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坚持是对行动目的的坚持。题干中李玲是缺乏意志的果断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题干中李玲是缺乏意志的果断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1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代币奖励法中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题干中文具、卡片等属于代币,用来改变学生的行为,属于代币奖励法。B项正确。

A项: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 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消退法是通过停止对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题干中陈亮坐立不安、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等都属于焦虑症的表现。D项正确。

A项: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包括: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身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妄想性障碍是以长期持续妄想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妄想内容常为被害、夸大嫉妒、疑病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与题干不符,排除。

1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如:用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其中榜样示范法是指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树立榜样可借助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题干中,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的表现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正是为学生树立了榜样。A项正确。

B项:有效的说服是指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群体约定是指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一个规则,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被迫改变其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价值辨析是指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统一价值观的形成。与题干不符,排除。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式、民主式、放任式。其中民主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鼓励、赞许或支持学生的语言,了解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师生间容易形成亲近、友好、信赖的心理关系,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活泼热烈、积极向上。题干中,张老师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属于民主式的领导方式。A项正确。

B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放任式教师较少使用赞许或否定学生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力小,威信低,学生对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各行其是,课堂心理气氛自由散漫。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专制式教师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他的话就是指示、命令,对不服从者动辄发怒、批评、威吓和谩骂。学生往往消极被动,心神不定,课堂处于防卫状态,导致气氛拘谨呆板、紧张压抑。与题干不符,排除。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角色意识。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其中,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等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一个人能否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取决于他对这一角色的认知程度。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具有清晰的角色认知才能在各种社会情境中恰当地行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C项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例如,责任感、自尊感或自卑感都是教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角色期待包括两方面,一是自我形象,即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期望;二是公众形象,指他人对某一特殊角色的期望。与题干不符,排除。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各种影响。但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教育既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如:成为再生产劳动力、科学知识的途径。同时,教育也可能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如:教育的滞后性,使得教育不能及时更新文化知识适应社会环境快速变迁,部分教育仍然传承了保守的传统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等。人才教育并不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故题干表述错误。

23.【参考答案】

此说法正确。

间接经验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样能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故题干表述正确

24.【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因此动机与学习效果不是正比关系。

故题干表述错误。

25.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是紧密的联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和认知过程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产生的根源都源于客观现实;(2)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3)情绪又影响认知过程,积极的情绪是认知活动的动力,他能促进人们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是认知活动的阻力,他会阻碍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阻碍活动效率。故情绪和认知不是互不影响的心理过程。

故该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参考答案】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2)学生的智力年龄和知识能力

(3)学科自身的特征

(4)国内外的课程理论

27. 【参考答案】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8. 【参考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主要特征包括:低级的行为图式;获得了客体永恒性等。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主要特征包括:“万物有灵论”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集中化思维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够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等。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命题推理 ;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思维具有灵活性等。

29. 【参考答案】

(1)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作为教师,不仅要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在自我修养的道路上也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教师能够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都作为磨砺自我、提高自我的垫脚石,那么,随着自我的强大,所谓的“伤害”和“不安”就会减少,甚至会消失。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要正确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也要树立信心。

(3)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对工作做出合理期望,勇于接纳自己。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参考答案】

(1)材料中老师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该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材料中当老师听到家长把孩子骂的一无是处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学习劲头足,上课非常认真的优点,并在家长面前表扬孩子,增加了孩子的自信,成绩也获得了提高,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学生优点)克服消极因素(学生缺点)的原则。

(2)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要求包括: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1. 【参考答案】

(1)在教学和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材料中,王老师刚开始讲课比较简单,调整后加大难度,先是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是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说明老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业发展水平了解不够准确,造成其教学效果不佳。

(2)“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体现的是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维果斯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摘到桃子,老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并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材料中,王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针对更好开展教学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提高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发挥课外作业的迁移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王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注意分量适宜,难度适宜,且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作业的积极迁移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材料中,王老师可通过开始适当数学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且评价内容、形式、标准多样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舞研教资

—— 专注舞蹈生教资 ——

点我咨询
推荐课程more+

X

舞蹈教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免费领

姓名
电话
400-8766-800
  • 微信咨询

  • 舞研教资
    微信公众号

  • 舞研教资
    抖音官方账号

版权所有:北京舞研艺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2014-2024 wudaokaoyan.com 舞研艺考官方网站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6058486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768号